close

我一直在想,身為一個聲音工作者,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為社會服務的,於是大約三年多前,我有了這個想法。

我要做的不是只有雙聲道的廣播劇、不是充滿大量旁白的有聲書、不是現行的盲人導讀電影,是一部只憑聲音完整傳達演技、劇本、情感,且能在影院系統播出的聲音電影,我姑且叫它「盲聲電影」。

想法萌生的第一年,我們組了一個小組,不定期討論近來對電影的觀察,那一陣子我們把很多片子的螢幕關掉,單純用聲音來觀賞,結果發現很多問題,很多畫面拉近拉遠、鏡頭角度轉換、時空的交錯,光用聲音來聽完全是一片困惑,於是我對自己聲音技術開始感到憂心,也因此前往聲色盒子公司去做請教,並拿我的畢業作品給杜老師聽(究竟這個過程有多厚臉皮又是另一篇文章了),老師給我一個很棒的觀念,他覺得「好的音效取決於它能給你多少的想像」,不是把聲音送到邊邊角角讓它環繞你就是好的技術。

第二年,我到了迪士尼來拉小提琴,有天上班我看到一位盲胞來遊園,有許多工作人員陪同,詢問之下我發現他們要進來需要很多的安全措施,實際來說是不容易的,盲聲電影的想法又再次來敲門,既然他們不易進來,那我就用錄音技術把樂園帶出去,我可以錄下園區裡的每個聲音,讓盲人可以憑著聲音彷彿真的進來過。我去拜訪香港的「黑暗體驗館」跟裡面的盲胞工作人員咨詢,後來寫了一個企劃叫做「迪士尼外帶計劃」,我投了很多圓夢計劃補助(例如法藍瓷想像計劃、歐都納圓夢計劃),但可能我的預算表看起來都在樂園玩,結論就是沒錢就沒人,於是我只有自己每天上班拿著一台錄音機,默默的錄回來放在電腦裡實驗、研究,迪士尼每個劇場的每個方位,大概我都坐過,我每天都在思考怎樣錄最能忠實地還原現場。

迪士尼的劇場音響設計給我很多啟發,每天上班有六小時的空檔,我不是在查資料就是練琴,越研究的結果我發現科技遠遠比我想像的高,因應 VR的普及,各種環繞技術、各種環繞錄音大大地在進步,每天搭園區接駁車更給我一個靈感:盲人的劇院也許不能是一棟建築,要是一輛車,他們需要一個可以移動到他們腳邊的電影院。

第三年,我回台了,我發現我不用擔心科技的問題,但同時我發現我不懂「聲音怎麼演戲」。於是我報名了配音員訓練班,接觸三個多月電影配音、廣告配音、戲劇配音、旁白配音、卡通配音的入門訓練,我也開始跟盲胞聊天,他們告訴我近期能看得懂的電影只有「看見台灣」,也說不喜歡去電影院的原因之一是電影院太多樓梯,我跟他們說,也許可以試試婁燁的「推拿」,而且網路上有一個叫做Tommy Edison的盲人影評,他欣賞電影的方式簡直令我拍案驚奇。

邁入第四年了,有些人問我盲人這麼少,為什麼要特別做這個?我回,以前我的學校完全沒有行動不便人士,但每棟建築卻都有無障礙坡道,這是「需要」與「必要」的差別,明眼人的娛樂一再提升,盲胞卻是時常接受二手資訊,對我來說做一件有絕對必要價值的事,可能比天天吃牛排還開心。我預計這個夢想還會再困擾我五年以上,即便我一樣有其他工作、其他計畫,這件事沒完成,它就永遠在我的行事曆上佔一個位置。

字太多看不完就看影片吧~雖然身份不同了,不過計畫換湯不換藥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Eb⋯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肯特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